4月1日起将执行的移动支付新规,你了解吗
店掌柜Plus整理编辑:
近年来,“移动支付”飞速发展,大家拿出手机扫码即可实现付费。近日,央行出台新规,为条码支付“立规矩”,其中有消息称,“4月1号起,手机扫码付款将限额”。那么,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,具体细则是哪些?
小额支付不受影响 扫静态码单日不超500元
从4月1号起,《中国人民银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(试行)》的通知将正式实施,新规对各类条码(二维码)支付的风险进行了分级,并指明了交易限额,使用静态条码的,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。不少人一看到限额500元的字样,就开始抱怨不够用,甚至还有人大呼要用回钱包了。
其实,大家并不需要担心手机支付金额不够用,因为在央行新规中,每天限额500块钱仅仅针对静态条码。静态码指的是商家设置在摊位的这种收银码。如果是消费超过500块钱以上,可以请商家用扫码仪扫自己的动态付款码,也就不会受到500块钱的限制。
数据显示,目前95%以上的消费者每天静态码支付在500块钱以下,因此绝大多数用户不会受到影响。央行表示,对于静态条码的付款额度的限制,主要是基于安全的考虑,比如之前就出现过不法分子将静态条码调换,将钱盗走的案例。专家表示,静态二维码的安全性,远远低于实时生成的动态二维码。所以使用条码支付时,尽量不要拿手机扫别人的静态条码,而是让别人扫你的手机。
动态付款码支付 实行分级管理
根据新规,动态条码也将被分为三类,根据A、B、C级风险防范能力的不同,限额设置为自主约定、5000元和1000元不等。对于即将实施的新规,支付宝、微信均表示,认同央行规范,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。
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,鼓励采用更为安全的动态条码提供支付服务。依据主要市场机构条码支付交易数据,上述额度已覆盖绝大部分使用条码支付付款客户及商户需求。
限额后对小额消费不产生影响
专家认为,各项单日累计交易额度能满足大部分人使用条码支付付款的需求。
“市场统计表明,条码支付业务量的95%是单笔500元以下的小额交易,2017年上半年笔均百元左右。”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指出。
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举例:新要求实施后,消费者在街头扫商贩的静态条码小额支付不受影响,也不影响商贩收款。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大餐,扫静态条码付款就有点困难了,不过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,这样其实更安全。
从立法层面为移动支付系上"安全带"
根据央行发布的2013至2017年支付体系运行情况,过去四年间,我国移动支付规模翻了21倍。2013年移动支付笔数和金额分别仅为16.74亿笔和9.64万亿元,在2017年底这两项数字分别达到375.52亿笔和202.93万亿元,稳居世界第一。
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,多位全国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关注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,健全移动支付的法律制度。法律界人士也呼吁,尽快为电子支付立法,更好地保护百姓的资产和个人信息安全。
我也留言
你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.